01 前段時間,看到過這樣的一件事。 王先生是建筑公司里面的員工,雖然職位不管太高,有些時候還得干些粗活,可工資還算是不錯的,每個月都有9000元左右。 但是,這一切都因為一次小意外而變得煙消云散了。 在一次外出工作的途中,王先生被迎面而來的小面包車撞倒了。被送往醫院的時候,他整條腿都在流血。在住院期間,醫生告訴他,也許他未來要落下終生殘疾了。 王先生很抑郁,他一直求醫生,希望醫生能盡全力治好他的腿,因為他還需要工作。倘若沒了工作,他那一家子的人都得吃西北風了。 所謂“屋漏偏逢連夜雨,船破又遇打頭風?!痹谧≡旱牡谌?,他的某個上司便來“問候”王先生,問他需不需要單位的扶助。 王先生說,那個撞他的司機賠了筆錢,自己也有點錢,就不需要單位的幫助了,上司的心意也心領了。 然后,過了一會,上司直接拿出了一張合同給他,讓他看看上面的條款。王先生接過來一看,原來是“解雇”的條款書。 在那一刻,王先生才知道,他被單位解雇了。單位看他挺可憐,賠了他兩個月的工資。但是,從那一刻開始,哪管他的未來怎樣,都不能回去上班了。 02 像王先生這樣的事例,在生活中,其實是很常見的。你能為老板干活,老板就用低廉的工資來留住你,讓你為他創造利潤價值。 相反,如果你出現了什么問題,哪管你是不是他的老員工,老板都會不留情面地把你解雇。因為在他看來,不能創造價值的人,又有什么用呢? 生活很現實,社會很現實。你有利用價值,別人就對你一視同仁。你沒有利用價值,那你啥都算不上,哪管你心懷企業,心懷集體,這些都不值錢。 曾見過很多的網絡公司,他們需要的IT工作者,都是三十五歲以下的。而三十五歲以上的IT工作者,要不你是管理層,別人需要你,要不就被人辭退,僅此而已。 很多人就認為,這不是一份“青春飯”嗎,這不就是“打完齋而不要和尚”嗎?說實話,的確如此。 我們年輕的時候,原以為社會是和善的,是溫暖的??傻饶憬洑v過才明白,善良是不存在的,“利益”才是社會的現實。 有句話說得很好,沒有永遠的朋友,也沒有永遠的敵人,而只有永恒的利益。 03 說到這里,不禁想起魯迅先生在《狂人日記》中寫到的這一番話: 我翻開歷史一查,這歷史沒有年代。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“仁義道德”幾個字。我橫豎睡不著,仔細看了半夜,才從字縫里看出字來,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“吃人”! 年輕時,剛讀到這番話的時候,就在那里疑惑,這世上怎么會有這樣的事兒呢?我們吃得飽,穿得暖,應該說是很幸福的。 那個時候的我們,便認為這是長輩騙我們的,便認為這是書本騙我們的。 但是,當你出了社會之后,你就徹底明白了,原來“弱肉強食”的社會一直存在,原來“物競天擇,適者生存”這樣的“叢林法則”,才是生活的真實。 當我們逐漸步入職場之后,不僅你的同事利用你,甚至有些時候還要你來背鍋。你想告訴給上司,可這有用嗎?啥用都沒有。 那個時候,我們便想和這些同事劃清界限。但是,這些同事他們拉幫結派來針對你,排擠你,你根本毫無還手的力氣。 這樣就算了,你的老板和上司,他們不會管你過得怎樣,只管你干了多少的業績。這就是現實,這就是社會。 干得好,別人認為這是你該做的。干得不好,或者說出了什么問題,就會像上文的王先生一樣,先問你需不需要企業的幫助,從而在走過場后便辭退你。 “吃人”的習慣,也許一直在延續,只是這社會在我們身前披上了一張遮羞布而已。 04 曾聽過這樣的一番話:“老板只會跟月薪三四千塊的員工講情懷,而不會跟工資上萬的員工講情懷。這是一種馭人之術,更是老板的精明體現?!?/span> 在生活中,我們連自己都照顧不好,就有人勸我們要“達則兼濟天下”??墒?,我們大多人,都是貧苦之人,能過好自己就不錯了。 在職場中,老板勸我們要以“公司集體”為重,但是,我為了它,它有為了我嗎? 這樣的話語,也許在一些人看來,格局偏小了。但是,我想說,這世上,能有大格局的人,又能有多少呢? 你不為了自己而活,你不為了家庭而活,難道你要為了外人,為了那些利用你的人而活嗎? 也許,真的有這些無私的人??墒?,假如你做不到,為何不活好自己,為何不為自己好好打算,而一直要被人“愚弄”呢? 羊群的命運,終究是不可改變的。羊群的命運,終究只能是被“狼群”吃掉的。沒有人會告訴你為何會這樣,人們只會說,成王敗寇,一直如此。 職場,就是社會萬象的一種體現。我們普通人,最大的目標,就是要好好活好自己,好好照顧好自己。因為在這個冷漠的世道,你倒下了的那一刻,只會是“樹倒猢猻散”而已。 你不去照顧自己,沒有人會照顧你,包括和你有血緣關系的親人。 文/舒山有鹿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