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很多人怕麻煩別人,同時內心也希望別人不要麻煩自己?!?/strong> 隨著時代的發展,人們越來越強調“獨立”的重要性,甚至于在很多婚姻關系中,人們都開始愈發獨立起來。 這個時代的人們開始有了極強的獨立意識,難過了很少會找人傾訴,因為害怕自己會打擾到對方。 生活或者工作中遇到什么困境了,寧愿默默承受也不愿向人求助。 甚至當別人主動向我們示好,我們也會因為怕欠人情而下意識地拒絕。 慢慢地,我們對父母“報喜不報憂”,對愛人“平等相處”,在外人眼里我們獨立、堅強,可我們內心對于被呵護、被關照的渴望卻從未停止過。 之所以我們想要獨立,實際上并非是因為“堅強”或者“毅力”,根本原因還是我們“害怕虧欠”。 有所依賴的獨立在感情世界里,我們常說:“只要你對我好,我就會加倍對你好?!?/span> 這看似沒問題的話,但卻潛藏著另一層含義:你對我的好,是有“附加條件”的,是需要我用“加倍對你的好”來償還的。 我們幾乎很難相信這個世界上會有“無條件的愛”,所以不喜歡麻煩別人,也不愿意讓別人來麻煩自己。 但其實這種因為害怕虧欠而獨立的狀態,會讓我們的壓力倍增,甚至因此而焦慮不安,不敢渴望他人對我們的善待。 作家武志紅老師曾在《巨嬰國》中寫道:“很多人怕麻煩別人。但是,不麻煩彼此關系也就無從建立?!?/strong> “很多人怕麻煩別人,難以發出對關系的渴望,勢必會退到孤獨中?!?/span> 無論我們是否愿意都需要承認一個現實:人類是社會性生物,只有通過與他人、世界的鏈接,才能獲得更好的人生。 尤其是在婚姻關系中,“有所依賴的獨立”才是更重要的需求。 這是伴侶之間維系情感關系的基礎,同時也是保障婚姻質量的關鍵。 獨立但不極端具備獨立意識是一個人非常重要的生存基礎,但不能因為極端獨立而排斥身邊人的“交際”。 如果你有依賴需求,但又會因為“害怕虧欠”而不敢接受他人的援助,那么可以嘗試了解身邊是否有對你好但不求回報的人。 父母、伴侶、知己,都是值得我們敞開心扉的對象。 不排除有些人在成長的過程中,在跟戀人相處的時候或者跟好友交往的時候受過傷,但我們始終要堅信:這個世界上好人還是居多的。 就像我們也會在不求回報的情況下給予他人幫助一樣,也有很多人對我們的好是不圖回報的。 所以我們需要獨立,但不能走極端。 對身邊的人發出有所依賴的需求,但同時又能保持自己的獨立性,或者這才是最佳狀態。 特別是在婚姻關系中,你的依賴需求其實就是滿足對方成就感的關鍵。 要是伴侶之間互不依賴,絕對獨立,那兩人的關系終將步入陌路。 互相需求,互相滿足之前有看過這樣的一個討論話題:找伴侶是要找互補型的,還是相反型的? 事實上這個話題并沒有絕對的答案,因為人與人之間相處,互相需求、互相滿足是同步的。 婚姻中的兩個人,也是如此。 任何一方的一味付出或索取,都會導致愛情的天平傾斜。 只有不斷向對方提出需求的同時,又能夠不斷滿足對方的需求,兩人才能和睦長久。 要知道:依賴對方不代表自己不獨立,獨立也不代表沒有依賴的需求。 我們沒有必要把自己偽裝成一只“刺猬”,坦然大方地享受他人的善待,這并沒有什么錯。 有人說過這樣的一句話:“感情的債,和時光的海,都是我們越不過的東西?!?/strong> 這里的“債”,我們可以理解為相互之間的牽絆,既然無法越過,不如坦然接受。 婚姻是兩個人共同的事情,沒必要完全獨立,“麻煩對方”也是一種維系感情的“技巧”。 最后脫口秀演員思文曾說過跟愛人分開的原因:可能是自己平時生活得過于獨立。 很多人認為“不麻煩別人”是一種美德,可這種所謂的獨立背后更多是不想別人來麻煩自己。 每個人都會有脆弱的一面,也都會有遇到困境的時刻。 在這時候自己一個人搞定所有問題,看似是一種“本事”,但這種本事卻讓人心疼不已。 一個人的力量始終是有限的,有的時候通過借助他人來解決問題,不僅效率更高,也不會讓人覺得你就不夠獨立了。 我們需要愛,也需要被愛;我們要把對方放在心上,也需要自己被放在心上。 在疲倦的時候、憔悴的時候,我們也想有一個值得依靠的肩膀。 之前看過網友的一段話,作為本文結尾也送給大家: “獨立是指精神獨立,有自己的思想、主見和能力,而不是為了獨立而割裂婚姻?!?/strong> 愿所有人都能夠“有所依賴的獨立”。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