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的勤奮沒有讓自己變得富有,相反,暴露了自己的低智商。 01 房產投資中的復利思維 講一人:吳曉波。 吳曉波作為新秀流行財經作家。 1990年參加工作,做新華社的財經記者,那個時候的月薪是70元。 從1996年,吳曉波開始寫他的第一本書《農民創世紀》開始,“我給自己下了一個命令,從今年開始,我要每年寫一本書,每年買一套房。 這個計劃,堅持了很多年?!?/p> 就這樣,吳曉波以非常驚人的毅力和魄力,每年寫一本書,拿來的稿費,每年買一套房。 當然,那個時候中國房地產還未開始騰飛,買房并不是很難的事情。 1999年的時候,他還買下了千島湖上的一座小島,租賃期50年,當初花了50萬元,現在這座小島的估值已達數千萬元。 “我挺喜歡錢的?!眳菚圆ㄕf。 如今吳曉波是中國稿酬最高的作家之一,在杭州市中心的西湖辦公,號稱“一個億也買不動”的獨立經濟作家。 為什么我要講吳曉波的故事,他具有典型性。 在有限的時間(20年),把有限的精力和財富,持續而反復地投入到某一領域(房地產),長期堅持(20年),最終財富的雪球越滾越大,實現財務自由。 這是經濟學中典型的復利思維。 愛因斯坦書說:“復利是世界的第八大奇跡?!?/p> 02 復利思維:世界第八大奇跡 我不想探討如何進行房產投資,但我想講講復利思維,那什么是復利思維呢? 為什么說吳曉波是普通人利用復利思維實現財務自由的典型? 先問一個問題:假設一張0.04m的普通紙張足夠大,將其對折,再對折,如此重復對折64次,大概會有多高。 很多人想,一張紙才多厚呀? 薄薄的一層,幾乎可以忽略不計,對折64次,撐死了也就幾層樓那么高,10米?20米? 這已經算是極限了。 而事實是,如果你算一下的話,一張薄薄的紙,對折64次,其高度166020696萬公里,這個長度是什么概念? 地球到月球的距離,才38.4萬公里。 這就是復利思維的力量。 如果你還不能相信的話,再看一個問題:一片池塘出現了一小塊浮萍,它每天增長一倍,預計10天就能長滿整個池塘,請問,多少天能長滿一半水面? 答案是第九天。 也就是說,你第九天看的時候,才覆蓋池塘的一半,但只需一天時間,就覆蓋全部了,聽起來魔幻,但事實如此。 當你有5000萬美金時,你只是個千萬富翁,可是只要翻一番,一天之內,你就會變成億萬富翁。 這就是復利的力量。 所謂復利思維,其本質就是:做事情A,會導致結果B;而結果B,又會反過來加強A,不斷循環。 03 正如一張紙的對折,每一次都是把之前的結果翻倍;正如滾雪球,雪球粘上的雪越來越多,變得越來越大,而越來越大的雪球又能夠粘上越來越多的雪,如此不斷重復,雪球會大到不可想象;正如財富的積累,當你有了盈余資金,即使不多,只要能產生盈余,哪怕很低的盈余(例如回報率5%),不斷重復,利滾利,長時間下來,也會是一筆很大的資金。 經濟學家用一個公式表達復利效應:(1+r)n R代表你正在做的事,N代表時間。 當r為正時,例如你每天堅持看半個小時書,也許一天兩天,你和別人的差別無法顯現出來,但三四十年之后,差異是你想象不到的;再例如你每天堅持跑步半小時,也許一天兩天,你的身體并沒有變得多么強壯,三四十年之后,和你同齡的人,有的人也許已經不在了,有的人疲弱不堪,但你還是能一餐吃三碗飯,一口氣上六樓不用喘。 只要r為正,即你在做正確的事,時間就會為你帶來奇跡。 04 財富復利 在財富積累領域理解復利思維,最好的例子是巴菲特,大家都知道巴菲特曾經是世界首富,即使是現在,依然是全球富豪榜前十位的人物。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,巴菲特一生中99%的財富,都是他50歲之后獲得的。 也就是說,50歲之前,他也許就和我們一樣,是一個普通的中產階級,50之后,進入財富爆炸期。 關于財富積累,巴菲特在其2006年《致股東信》中,舉了一個例子,從1900年1月1日到1999年12月31日,道瓊斯指數從65.73點漲到了11497.12點,足足增長了176倍,是不是非??捎^? 那它的年復合增長是多少? 答案是并不讓人欽佩,才僅僅只是5.3%。 這個增長率意味著,你有一萬塊錢,每年才新增530塊錢,不用巴菲特,每個普通人都能做到這個增長,但這個世界只有一個巴菲特,因為只有他能持續數十年地堅持。 巴菲特太遠了,講個普通人的吧,毛順生很多人不知道,他是毛澤東的父親。 在毛順生之前,毛澤東家是貧農,很窮,叮當響。 毛順生帶著全家勒緊褲腰帶過日子,每年把一定比例的收成積累起來,積累到一定數目,就去買地,對,什么都不干,只買地。 ——在那個農業的年代,地對于農民來說就是黃金。 于是,他們家進入了這樣一個循環:攢錢——買地——擴大生產——攢更多錢——買更多地——產出更大。 到了毛澤東這一代,他們家已經有大片土地了。 有什么財富秘訣嗎? 沒有,就是很簡單的復利思維的運用,簡單的事情重復做,重復的事情認真做。 如此而已。 05 既然按照復利思維的效應,掙錢很容易,為什么還有很多人掙不到錢? 這里有個很大的誤解 很多人認為復利的核心在于回報率,但其實復利真正的核心在于時間,即使年5%的回報率,100年后,也是一個不可思議的數字。 問題是:有多少人,能持續做到100年每年5%的回報率。 ——不是能力上能否做到,而是沒有這個耐心。 要么覺得回報率太低,不屑去做;要么覺得回報率太低,摁不住蠢蠢欲動的瘋狂舉動。 這就是富人和窮人最根本的區別。 大多數人總想著一夜暴富,用最短的時間追求最快速的財富積累,追求過高的回報率。 高回報率意味著高風險率,被騙、虧空、債臺高壘,壓死了一個又一個普通人;真正的智者追求財富穩步增長,平衡好回報率和時間,“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”、“價值投資理論”等等,說的就是這樣。 巴菲特說:“人生就像滾雪球,關鍵是要找到足夠濕的雪,和足夠長的坡?!?/span> 90年代的股票,10年的房地產,17年的比特幣和消費升級,這個時代不缺機遇,只要你用心,有耐心,未必會成為首富,但實現普通人的資產增值保值還是不難的。 一夜暴富總是很難的,但慢慢掙錢相對容易很多。 只可惜,這個世界絕大部分人,都喜歡做難的事情,而不做容易做的事情。 希望你不要這樣。 巴菲特的財富增長 06 知識復利 復利思維可以用來思考人生,而不僅僅是財富積累。 李笑來當了7年的新東方英語老師,堅持每天雷打不動看2個小時書,2016年12月份,他在得道上線了一個專欄,分享自己學到的知識。 你知道這個專欄最后賣了多少份? 105866份,營業額2000多萬,不到5個月的時間。 去年,電視劇《歡樂頌2》大火,安迪作為職業精英的形象深入人心,她最突出的一個特征就是,每天都要看2小時書,不管再晚,必須至少看2個小時。 歡樂頌5個女主角里面,也就安迪有看書的鏡頭。 日積月累幾十年,同樣的年齡,無論是在氣質、認知格局和收入方面,安迪都都比樊勝美高出太多。 07 也許你會覺得,安迪是虛擬的,李笑來離自己太遠。 那來說說雷海為吧,一個外賣小哥,在今年的中國詩詞大會上擊敗北大碩士,成為年度冠軍。 范雨素,一個普通的家政保姆,去年,一篇《我是范雨素》火爆網絡,兩家出版社連夜打電話找她出書。 用常人的眼光 外賣小哥擊敗北大碩士,家政保姆成為火熱作家,某種程度上算成功了吧。 人們一定會認為,他們背后付出的辛酸,是常人無法想象的。 真的他們背后付出了很多辛酸嗎? 記者問雷海為:“你每天的作息時間是怎樣的??? 哪有時間看詩詞呢?” 雷海為答:“不管工作和生活多么忙碌,時間擠一擠還是有的。 送外賣其實有很多碎片化的時間,這些時間用來背詩詞是比較合適的。 比如在商家等餐的時候、在路上等紅燈的時候。 這些時間都可以拿來背詩,下午兩點半到四點半這段時間,我回到住處換過電瓶,吃過午飯,有那么一個多鐘頭的時間。 這個時間相對充足,就可以坐下來好好讀幾首詩詞?!?/p> 你看,等餐、等紅燈、回到住處換電瓶休息的時候,背個把小時詩詞。 辛苦嗎?好像也沒有到挑燈夜戰的地步;辛酸嗎?和你等紅燈、坐地鐵看手機,其實是一樣的。 正是這日積月累的一個小時閱讀,一個外賣小哥擊敗了一名北大碩士。 這就是復利的力量。 董卿說“你在讀書上花的任何時間,都會在某一時刻給你回報?!?/p> 所謂知識復利,就是:新知識不斷成為下一次思考素材的積累,從而讓知識能夠不斷以“復利”速度快速迭代。 08 人脈復利 人脈也是一個復利模型。 尤其是在社交媒體如此發達的今天。 職場上有一個說法,叫做“情感銀行”。 今天,你損害了一個朋友的利益,即是從“情感銀行”中取了錢;今天,你和朋友合作共贏,即是往“情感銀行”中存了錢。 “情感銀行”其實就是你的人脈資源,一個人“情感銀行”中的存儲越多,意味著人脈資源越豐富。 但人脈復利講的是,你是每天在往“情感銀行”中存錢,還是每天在從“情感銀行”中取錢。 簡單來說,一個天天需要麻煩同事的人,和一個天天能給同事帶來幫助的人,在公司同事群中留下的形象一定是不一樣的。 人際關系大師斯蒂芬·杰姆提出“微笑原則”,每天早上上班,對每一個同事微笑,一年后,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的。 為什么會這樣呢? 因為你的微笑所傳遞之人,又會把對你的好印象擴散出去,并在行為上反饋給你,例如,在與你共事時更加積極,對你的工作更加包容,等等。 這些反饋會促使你更喜歡微笑待人。 人脈復利的最終回報是,你將會在人群中擁有自己的形象,以至于每當有人提起你,立刻會有人附和說:“他可真不錯??!” 09 復利效應的“臨界點” 《道德經》里面說:“天下大事,必作于細;天下難事,必作于易?!?/p> 從復利思維來看,人生很多難題,其實都不難。 為什么很多人依然熬不過去。 因為他們沒有熬過那個臨界點。 復利效應中,有一個“臨界點”,一旦事情邁過這個“臨界點”,就會飛速向前發展。 前面的例子中,池塘中的浮萍每天增加一倍,從0到覆蓋一半,花了9天,而從覆蓋一半到覆蓋全部池塘,僅僅只花了一天。 這就是“臨界點”。 巴菲特的財富積累可以看出來,從0增長到100萬美元,很難,也許需要幾十年時間,但過了100萬美元這個“臨界點”,從100萬美元增長到200萬美元、500萬美元,就變得容易很多。 馬云有一句話,可以很形象地描述復利思維的“臨界點”:“今天很痛苦,明天很痛苦,后天很美好。 但絕大部分人都死在了明天晚上?!?/p> 你也許可以堅持一天兩天一年兩年每天看書,你也許可以堅持一天兩天一年兩年每天鍛煉,但看不到效果,也許你就放棄了:“唉,沒什么用?!?/p> 其實不是看書鍛煉沒什么用,是還沒有到達那個“臨界點”。 很多人都知道復利思維,“臨界點”在區分這個世界的平庸者和偉大者。 10 復利效應的破壞效果驚人 以上,講的是復利效應的正面效果,一旦人生進入負循環,復利效應的破壞效果一樣可怕。 Pgone是典型的例子,先是在酒吧對唱中侮辱已故歌手姚貝娜,然后在歌詞中肆無忌憚宣揚吸毒、濫交等價值觀,接著又把兄弟的媳婦給睡了,腦殘粉臨門一腳又往國家重要機關刊物“紫光閣”身上潑臟水,一系列動作,每一個都把自己的形象分拉低了一點,帶來的后果就是,新華社、央視新聞、共青團和紫光閣等一眾官媒民媒聯合抵制,Pgone遭到直接封殺,十幾年的努力一朝化為泡影。 每一次雪崩,都是每一朵雪花施加的重量。 一個事物一朝崩潰,一定是此前無數次的重復錯誤行為。 每天堅持鍛煉半小時,你健康指數在數十年后比同齡人會優秀很多很多;那么,如果每天都熬夜半小時呢? 也許幾年之后,就不在人世間了。 假設一個人的水平是1,如果每天毫無進步,那么一年后,這個人的水平還是1 如果每天進步1%,例如每天看書,鍛煉等等,1年后,這個人的水平是:(1+1%)365=37.38;反過來,如果這個人每天退步1%,例如堅持玩手機、刷微博,每天熬夜半小時,身體透支1%,1年后,這個人的水平是:(1-1%)365=0.025 37.38和0.025,差距一目了然。 當然,這只是純理論和數字的推導。 但這些推導依然有意義,它們會警告每一個人:即使你每天只錯那么一點點,一年,或者十年之后,你的人生軌跡,也許再也無法改變,你會徹底淪喪。 所以,每天努力一點點,用投資大師芒格的話來說:“確保你每天睡覺之前,都比你醒來時聰明一點點?!?/p> 剩下的,交給時間,你的人生會進入正循環軌道。 11 復利思維背后是復利品質? 很多人非??粗鼗貓舐?,甚至要求今天努力了,明天就要求看到回報,在財富投資方面,別說年回報率5%,10%都未必接受得了。 于是為了追求高回報率,借錢,貸款,挪用治病基金,但高回報率同時意味著高風險率,一朝虧空,滿盤皆輸。 真正的智者,追求穩健增長,更看重長期性的時間,而不是短時間的回報率。 所以,那些能真正利用復利思維規劃自己人生的人,都有著簡單但常人卻難以做到的品質: (1)堅持: 很多事情,都是堅持到后面有了臨界點,才會爆發出效果,胡煒煒做了10年的汽車記者,才創辦了摩拜;papi醬在網上發布了幾千條視頻,才開始火起來。 復利思維作為人生的第一策略,要求你具有的第一品質就是:耐心,堅持。 只要方向是對的,不要焦慮和不安,多給自己一些時間。 (2)不要透支: 熬夜加班掙錢,犧牲健康去獲取財富,無論什么樣的理由,都是不可取的。 背叛自己的朋友獲得利益,同樣不明智,透支自己的人脈,你失去的絕對不僅僅是一個朋友。 復利思維作為人生策略的另一個要求是:不要透支,無論健康、人脈、財富、智力,都不要去透支。 你需要有大局觀,能沉得住氣,對自己能把控,每天透支一點點,十年后,你就廢了。 (3)目標感: 猶如吳曉波一般堅定而強烈的目標感,一年一本書,一年買一套房,大家都唱衰房地產的時候,他堅持隨著經濟的發展,靠近市中心城市的土地,會越來越值錢。 目標感,決定你能否在一個方向持續走下去,做任何決策時都務必要知道,變更方向是有成本的,尤其是當你已經在一個方向努力很長時間,此時變換方向,成本非常大。 仿佛掘進的人,已經掘進了100米,沒看到水,要換個地方重新來,這就意味著他之前的努力白做了。 很多人大學選擇專業的時候,瞎選,4年之后找工作和專業毫無關系,是不是同樣意味著荒廢了好幾年時間呢? 所以,目標感愈強烈,復利思維對你人生的影響會越大。 (4)別盲目相信勤奮的力量; 從小我們接受的教育就是:“勤奮使人進步”、“勞動光榮?!?/p> 這讓中國人對勤奮有種莫名的依賴感。 無論什么問題,只要努力、勤奮,就一定可以成功。 小米創始人雷軍說:“很多人用勤奮在麻痹自己,用戰術上的勤奮,掩蓋自己在戰略上的懶惰?!?/p> 為什么需要掩蓋? 因為絕大部分人沒有思考戰略的能力,那些天天泡在圖書館自習的同學,你真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嗎? 那些天天加班熬夜的同學,你真的知道這份工作的本質是什么嗎? 你們到底是在工作,還是想借勤奮之名給自己營造一種充實感? 財經作家歐盛說:“別盲目相信勤奮的力量,熬夜加班和你躺在床上睡大覺,很多時候沒有多大區別?!?/p> 很多時候,人生需要的不是勤奮,恰恰相反,是需要你拒絕勤奮,拒絕挑燈夜讀和鑿壁偷光,拒絕透支自己的身體和意志力,給自己的生活留下自由的,甚至懶散的空間,只有生活質量的提高,生活樂趣的增加,才會增加人們對于生活的希望。 你始終要記得,復利的人生,更看重有生活質量的人生,因為只有這樣的人生,才能走得長遠。 作家馬里奧·普佐說:“偉大的人不是生下來就偉大,而是在成長過程中顯示其偉大?!?/p> 那些數十年如一堅持閱讀的人,那些數十年如一堅持鍛煉的人,那些數十年如一堅持每天出門精裝打扮的人,那些數十年如一堅持每天認識一個陌生人的人,所有他們做的事情,都不偉大,都很平凡,都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,但因其堅持,時間讓他們變得偉大。 希望你看到這里能明白:當你付出時,回報率不是最重要的,想一想你要怎么做能堅持一輩子,才是最重要的。 時間是一位偉大的作者,它帶來的回報一定超過你的想象。 ● 作者:國館君。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“國館文化” |
|
來自: 煙臺旺旺 > 《理財、股市、投資》